2017年,全市首款政务服务机器人“小栖”诞生,不仅可以一边行走一边避开障碍,还能认出前来办理业务的“熟人”;2019年,“多才多艺”的智慧路灯在澳门落地,可指路、能充电、会报警,堪称“史上最聪明的路灯”;2021年,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天问一号风筝线”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
细数这些科技成果,都离不开位于南京经开区新港高新园的这家企业——南京南邮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邮信产院公司”)。走过九年奋进之路,这家依托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优势和南京邮电大学学科优势联合共建的研究院公司,正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科创大潮中,逐浪“高精尖”,开拓“新蓝海”。
科技创新,“克隆”一座线上城
在南邮信产院公司内的智慧大屏上,笔者看到了某个城市的“数字孪生”三维全景平台。楼房、路灯、地上和地下的管网都“一比一”得到三维立体的真实还原。
还原到什么程度?“我们实现了720度全景效果,甚至从地下空间向上看的视角也可以实现。”该研究院公司总经理李定成当起了临时“城市管理员”,用小小的鼠标带领笔者共探城市的“毛细血管”。管线在地下的深度、管线之间如何交叉排布、两根管线之间的高度差是多少……一切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操作人员足不出户动动鼠标,就可以“进入”地下空间,“游走”于复杂的管网之间。
由于是对真实空间的百分百“映射”,整个系统需要嵌入百万量级以上的数据模型,这对于技术的要求十分严苛。但事实上,整个展示过程可谓流畅“丝滑”,即便画面放大至单根管线,也未出现丝毫卡顿。
“如果没有高性能的三维数字引擎,无法达到这个程度。”李定成说,这全都有赖于南邮信产院公司的“拳头产品”——GIS+AIoT全栈式解决方案。
这套解决方案包含了三维高性能GIS引擎、人工智能视觉算法、物联网平台及边缘计算等三大核心技术,同时叠加了产业链与产业共生拓扑分析知识图谱引擎、物质流分析引擎、业务分析引擎等“关键一招”,如同一块坚实的“底座”,让电线、光纤、燃气管、水管等各个要素像“垒积木”一样叠加在“底座”上,在一块屏幕上就能完整呈现一座城市的组成元素,让远程勘察、远程检测、远程维修成为可能。
引进孵化,推动产业链发展
在中国澳门,地标性建筑大三巴牌坊附近,三盏5G多功能灯杆成为了游客的“百事通”。除了照明,这些路灯还兼具采集交通信息、一键报警、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功能。遇到恶劣天气时,它们还可以向行人实时发布温度、雨量、风速等天气信息。
智慧路灯可谓八面玲珑,但它只是南邮信产院公司发力科技创新的小小缩影。经过多年的探索,南邮信产院公司已经形成了以数字城市、数字校园、数字工厂为主,其他信息化集成服务为辅的技术服务新格局。
目前,该研究院公司已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研发型企业、南京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称号,并牵头组建江苏智慧出行融合创新中心,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市人才定制实验室,南京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南京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省市级创新平台,拥有各类知识产权100余件,其自主研发的“基于数字孪生的数字校园应用管理平台”、“基于数字孪生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无废城市数字化监管与运营平台”等产品在江苏、河南、山西、安徽等地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应用和推广,累计技术合同金额超亿元,近三年主营收入复合增长率近50%。
在自身蓬勃发展的同时,南邮信产院公司还聚焦人才培养、产业集聚、引育孵化和研发创新,以“授人以渔”的方式,推动着产业链发展。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任务火星车——“祝融号”登火成功。相较于月球,火星探测任务的距离更远,通信环境更加恶劣,在技术层面存在原有测距方式不行、接收机灵敏度不够的难点。
南邮信产院公司引育孵化的南京邮电大学“天问一号风筝线”项目从深空应答机上入手,带来解开难题的“金钥匙”。
“深空应答机主要担负着测控以及数传任务,如果将‘天问一号’比作风筝,那么深空应答机就好比深邃太空中最长的‘风筝线’,作为唯一的通信链路,它关系到火星探测任务的成败,重要性可想而知。”南邮深空测控通信团队主创人员介绍,该团队历时七年主导研发的“X频段深空应答机”搭载了再生伪码测距技术和高灵敏度载波同步技术,顺利解决上述两大难点并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获得全国第十的佳绩。
双向奔赴,下好园企合作共赢棋
今年4月23日,南邮信产院公司迎来新气象,在新港高新园龙港科技园启用新址,当日便达成极视角南京公司落户意向。同时,橙臻数据、轻创互联网、艾智康智能、聚控信息4家企业也相继入驻国家级南邮信息技术专业孵化器。
“研究院公司的发展离不开新港高新园的大力支持。”李定成表示,南邮信产院公司在载体使用、资金补贴、项目引入等方面得到了新港高新园给予的持续帮扶。
目前,该研究院公司正在着力打造兼具南京邮电大学学科特色和南京经开区产业属性的数字经济产业平台,以科技创新发展为主导,加大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新型数字化孵育平台,发挥“校友经济”服务平台作用,创建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
今年一季度,南邮信产院公司提交登记技术服务合同金额1200余万元,营业收入1100万元。同时新增孵化企业1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41家,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家,实现“开门红”。
作为运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双创载体,南邮信产院已联合组建创投基金规模超3000万元,累计集聚企业150余家,孵化总产值超25亿元,集聚高层次人才30余位,为南京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先后获评江苏省科技服务业百强机构,江苏省生产性企业服务优秀奖。
“我们将继续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技术创新、成果转移、产业集聚的政产学研平台,继续朝着北交所、科创版IPO的目标大步迈进,助力校地双方跑出高质量加速度。”李定成说。
诸瑾瑜 承望来 王刚
文章转自南京日报
原文链接:http://njrb.njdaily.cn/h5/html5/2023-05/19/content_52_899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