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技术转移 推进自主创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转移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09-09-01浏览次数:234

 来源: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09-08-31    

 
  长期以来,中科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依托学校科技资源优势,对外开展经济、技术合作,通过联合研发项目合作、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创办校企联合研发机构、成果作价入股创办企业、创办孵化园区等形式,与地方政府和社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了学校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本地区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注重技术转移 推进自主创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转移探索与实践
                                                                                                   文/王   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建立适合中国科技大学特点的技术转移体系
    中科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简称“科大控股”)成立20年来的发展历史,见证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转移体系的形成:
    1988年,学校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与科技开发院,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负责管理学校的“四技”服务和科技产业工作;
1994年4月,学校撤销科技开发院成立了科技产业处,负责全校产学研和成果转化工作,同时校科技开发总公司更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实业总公司;
    1998年12月,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产权关系、实现资产的分级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学校科技产业的投资管理,学校决定撤销科技产业处,由科技实业总公司负责全校科技产业的规划、管理;
    1999年学校成立了产学研管理委员会,下设产学研办公室与科技实业总公司合并办公;
2000年学校成立了校地合作委员会,并在其下由校科技实业总公司与校科技处联合设立校地合作办公室,负责学校与政府及企业界开展合作工作;
    2007年12月为进一步规范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工作,理顺科技产业管理体制,按照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有关部署, 经中国科学院批准、 国家工商总局核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实业总公司”改制更名为“中科大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为方便工作对外亦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至此,在多年的发展演变中逐步形成了以中科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为主的中国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专职机构。该技术转移机构定位清晰,服务学校,服务社会;有着适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身特点的风格独特的经营管理体系;技术转移链条完善,涵盖从技术、成果、项目孵化到投资管理的各项工作;规范的企业化运作,资产和知识产权界定明确,经济风险小。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转移体系中,中科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是联系学校技术资源的核心;通过股权投资和人员纽带联系的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中科大上海研发中心、中科大深圳研究院为学校技术转移的窗口和孵化园区;由科大控股自主筹建的“中科大公共安全工程研究院”为学校重大成果技术转移的中试转化平台;通过股权关系参控的上市公司“安徽时代出版传媒股份公司”和“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学校技术转移的融资通道;与各地政府建立的长期合作机制构成了学校技术转移的外围延伸。


面向地方和企业技术需求,加大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力度
    本着以促进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为主要服务内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以学校优势科技资源,保持和国内一批优秀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各项产学研活动。通过多年努力,学校技术转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如:与微软中国研究院、深圳华为技术公司、深圳中兴通讯公司在通信与网络方面长期稳定的合作,与宁波鑫高益公司的“核磁共振医学影像处理系统”研发、与宁波大成公司的“高模量聚乙烯高分子材料研究” 、与上海诺美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的“透皮增强剂的研发”、与广东五星太阳能公司的“太阳能光电热利用多功能热泵开发”、与安科生物公司的“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及药物研发”等一批高水平的应用研发合作项目,通过这些龙头企业的“放大器”效应,学校在相关行业的影响力得到提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还积极发挥地缘优势,与安徽省、合肥市相关企业和部门开展横向合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学校与安徽省的17个地市以及苏州、贵阳、聊城、漯河、漳州、余姚、绍兴、奉化等地签订了校地长期合作协议。每年产学研合作项目达到200项,年均合同金额5000万左右,到款4000万左右,为合作企业新增经济效益几十亿元。


打造重大成果技术转化平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一群以院士、“杰青”、“百人”、长江学者领衔的高水平研究团队,有一大批国家顶尖的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在知识创新领域形成一批有影响的高水平科研成果。
    这样一批原始创新的成果往往属于知识经济方面的领先技术,其与所在区域的传统工业经济之间有较大跨度,难以直接转化。然而一旦形成突破,就会打造一个全新产业,带动区域经济产生跨越式发展。这中间缺乏一个转化的环节,很难由现有企业出面来直接转化。
    为此学校决定由科大控股筹集资金,争取各方支持,集中精力建设一个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即“中科大公共安全工程研究院”,来做好学校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把在承担国家科研任务中形成的创新性应用基础和技术进一步加以工程化研发和技术集成,使之成为新兴产业链中有应用前景的核心技术,在基于新知识、新发明和新技术尚未直接实现产业化的阶段,尽早将人才、技术、资金、市场和政策等各种要素结合,成为技术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平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养平台以及安徽省企业的共用研发和实验平台。
    通过学校的积极争取,安徽省发改委已经于2007年将工研院的建设列入安徽省“861工程”,同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中科大公共安全工程研究院”,当年给予300万元的项目启动资金支持,并承诺将在研究院的建设过程中给予持续的经费支持。目前科大控股正在全力落实研究院项目建设方案和建设条件。中科大公共安全研究院自主转化平台的建设,将大大提升学校技术转移服务的基础和能力。


积极参与大学科技园、孵化基地建设,延伸技术转移链条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由中科大联合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省科技厅、安徽省教育厅、合肥市政府,于 1999年12月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批准设立,中科大技术转移中心(科大控股)代表学校成为大学科技园管理公司的股东。近年来合肥国家大学园稳步发展,孵化中心建筑面积2.13万平方米,入园企业122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8家,软件企业21家。截至2007年,已有26家企业达到科技部和教育部制定的毕业企业标准,先后成功毕业。大学科技园创业中心2007年荣获科技部“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大学毕业生创业项目服务机构”、人事部和安徽省人事厅“大学毕业生就业见习示范基地”、安徽省经委“创业基地”和“创业辅导中心”等资质和称号。


走精品发展之路,科技产业资产增幅明显
    近年来,一批源自科大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成功,并不断成长壮大,如科大创新、科大讯飞、科大恒星、科大立安、科大擎天数码、科大鲁能集成等企业,发展势头迅猛,行业地位日益突出,给本身区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资产关系为纽带,中科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促进这些源自学校技术的企业保持与学校上游学科的紧密结合,通过共建研发中心、设立企业博士后流动站、共同申报攻关项目等,建立了更为通畅的技术转移通道。公司作为这些企业的股东,利用学校的品牌知名度和广泛的人脉关系为这些企业的发展争取到各种资金投入,并帮助其中优秀的“选手”,进一步整合到证券市场上市,建立起学校相关技术转移的融资通道。这些企业的良好发展也为学校下一步重点成果的进行自主转化积累了资金和管理经验。
2008年以来,随着科大创新公司战略重组为时代出版传媒公司、科大讯飞公司成功上市等标志性成果,使得科大控股的资产价值持续快速攀升,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市值近10亿元。